疫情下的温情守护——柳州市工人医院新生儿科抗击疫情纪实

2023-01-07 08:12宣传科

新生儿科是个特殊的科室,所有患病的小宝宝离开父母的呵护在这里接受治疗,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医疗救治,更需要温暖精心的照料。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他们的“临时爸爸妈妈”。

用爱坚守,为小生命保驾护航

2022年12月中旬,在“奥密克戎”最为肆虐的时期,很多刚出生的小宝宝也没能幸免于病毒的侵害,新生儿科病房里,从此被划分成为了三个区域。“每天都不断的有确诊患儿入院,患儿人数一下猛增了3倍!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把科室分为了三个区域,分为重症早产区、新冠感染区和缓冲区(专门收治新冠阳性妈妈分娩的宝宝),每组都要配备足量的医护人员负责,我们要克服人员紧张,大家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新生儿科主任程琳说。

 

 

组建起专业化的“托儿所”力量后,新生儿科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对小小的患者们给予格外细心和专业的照护,全力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程琳主任在查看患儿

 

“这些小宝宝中,既有产科分娩的患有疾病新生儿,也有从其他医院转运来的危重新生儿,既有新冠病毒感染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还有从门诊收治的核酸阳性新生儿……”程主任说。除了做好日常的病房诊疗工作,新生儿科还要积极配合产科参与到新冠感染的产妇的分娩监产工作当中。随时做好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等突发状况,以便进行及时复苏抢救。说罢,程主任已经穿好防护服,准备为下一位新冠感染的产妇监产了。

 

既是医者,又是“父母”

新生儿科副护士长韦敏说,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为了能够照顾好这些小宝宝,医护人员都扮演起了“临时爸妈”的角色,全天候时刻陪伴,随时关注小宝宝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每隔2-3个小时还要给小宝宝们喂奶、换纸尿裤、清洁,观察他们的所有细微动态,记录奶量、尿量、睡眠和呼吸状况等,以便及时应对调整。

 

护理人员在给患儿喂奶

 

“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强度也很大,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比成人要难的多,有的新生儿生下来才两三斤,更是需要特别繁杂的护理。”韦敏说。对于不能洗澡的新冠重症患儿,医护人员要给予擦澡,擦完澡要称体重,做口腔和脐部护理,更换保护皮肤的人工皮,所有重症患儿都需要记出入量,擦澡换下来的尿片要称重,计算出大便和小便的量,一般擦完一个重症患儿最起码要15分钟左右……医护人员都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从来没有谁叫过苦。

 

新生儿科工作强度极高,不仅要有缜密的病情洞察评估能力,更要求医生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胜任一天的繁忙工作。一名新冠阳性妈妈分娩的新生儿情况很不好,需要紧急组织大会诊,儿科主任劳金泉当时也是被感染新冠在家休息,接到电话后刻不容缓赶到医院,他穿着防护服来到病房给患儿做了纤支镜、肺泡灌洗等,一系列操作下来,宝宝终于转危为安,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劳主任脸上的汗水,此时他正发着高烧,在这一刻可能他已经忘记自己还是一个病人了吧。

 

劳金泉主任(右)在做纤支镜

 

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

他们是白衣战士,但也是血肉之躯,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下,科室医护人员都相继出现了感染,最早感染的莫彩丽医生休息了一天,烧退后,便主动提出她来管理这些感染组的患儿。林伟俊医生高烧39度,浑身打寒颤,且咳嗽厉害,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吃了布洛芬继续上班。怀孕5个月的黄柳花医生、哺乳期妈妈黄武珍医生,在休息了几天,烧退后也都回到了岗位,“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情况特殊而格外被照顾,病房不能停,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尽我们所能,护佑宝宝早日痊愈,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使命!”黄柳花医生坚定地说。

 

护士李明5岁的小儿子在反复发烧第五天时,刚好遇到李明休息,她带着儿子上医院打吊针、拿药。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儿子,李明心疼的哭了,不料,五岁的儿子反而安慰她说:“妈妈,不要哭,我很快就会好起来了的……”这一刻,李明彻底破防。

 

李明在护理患儿

 

她们是医生、护士,同样也是儿女、是父母,是家庭的支柱。高负荷工作状态下的他们,已经顾不得照顾家中生病的孩子和发热的老人,毅然坚守岗位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抢救。“带病上岗,不为感动谁,只为守护患儿的健康,更是守护一个个家庭的希望,这是我们每位医务人员肩上的责任,也是使命!”林伟俊医生说。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